
前言 “如果你拥有一部手机,你就拥有了以色列的一部分。” 这句以色列总理的言论,曾在国际舆论场引发广泛关注。 原本意在展示以色列在通信技术领域的成就与自信。 却意外地触动了人们对数字技术被政治化、武器化的深层焦虑。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多年来,将通信设备视为维护数字霸权的工具。
美国数字霸权的两大支柱:从硬件垄断到数据控制 美国的数字霸权,首先建立在对全球信息通信技术(ICT)硬件与标准的垄断上。 从手机核心芯片到互联网网络协议,美国科技巨头及背后的标准组织,搭建了一套全球依赖的技术体系。
但这套体系并不中立,美国政府早通过《外国情报监视法》(FISA)702条款等法律。 强制要求本国科技公司在设备中预留“后门”,将普通通信设备变成潜在的情报采集点。 2025年9月初,荷兰某通信设备企业披露,其曾收到美国政府要求。 在出口至欧洲多国的5G基站中添加数据采集模块,理由是“保障国家安全”。
该企业内部文件显示,这种模块可实时抓取基站覆盖范围内的通话记录与网络数据,且无需告知设备使用方。 最终因担心违反欧盟数据隐私法规,该企业未执行这一要求,但类似的施压并非个例。
在软件生态与数据控制上,美国的优势同样明显。 凭借在电脑Windows系统、手机iOS系统的市场垄断地位,美国可轻松采集全球海量用户数据。 这些数据会汇入“五眼联盟”的情报共享网络,形成覆盖全球的监视体系。
“贼喊捉贼”的舆论战:给竞争对手贴“威胁标签” 尽管自身深陷“棱镜门”等监控丑闻,美国却从未收敛,反而通过舆论机器将“数字威胁”的标签贴在他国身上。 当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凭借自主技术拓展国际市场时,美国便以“国家安全”为借口,编造各种莫须有的罪名。
今年9月中旬,美国商务部发布一份所谓“5G设备安全评估报告”。 称华为5G基站存在“数据泄露风险”,却未提供任何实质证据。 报告发布当天,美国多家媒体同步炒作“华为设备可能被用于监听”。 但随后欧盟委员会独立测试机构公开表示。
其对华为在欧洲部署的2300个5G基站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检测,未发现任何数据异常传输情况。 这种“贼喊捉贼”的叙事,本质是为美国的科技绞杀铺路。 8月底,美国游说集团“数字政策联盟”向国会提交报告。 建议对采用中国5G设备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理由是“这些国家可能成为数据安全漏洞”。
中国的破局之路:自主技术与开放倡议 面对美国的数字霸权,中国科技企业选择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封锁。 9月15日,华为发布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4.0”。 该系统可完全脱离美国技术框架,支持从手机到工业设备的全场景应用。
截至2025年9月底,鸿蒙系统全球装机量已突破8亿台。 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 同时中国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 倡导开放、合作、共赢的数字治理理念。
9月中国与东盟十国签署《数字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协议明确反对将科技设备政治化,主张建立基于客观标准的技术评估体系。 根据协议,中国将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5个数字技术联合实验室。 推动非美国技术标准的落地应用。
美国的盟友也逐渐看清其数字霸权的本质,开始拒绝盲目跟随。 9月下旬,西班牙政府公开表示,不会排除华为参与本国5G网络建设。 “选择设备的唯一标准是技术与性价比,而非政治因素”。
西班牙电信公司负责人透露,其已与华为签订协议。 计划2026年在西班牙南部建设1500个5G基站,总投资达4.8亿欧元。 之后韩国三星电子宣布,其将在本国研发的6G技术中。 采用中国提出的“太赫兹通信”标准部分技术。
三星在声明中称,“技术标准应基于全球合作,而非地域阵营”。 这一决定打破了美国试图主导6G标准的计划。 也反映出越来越多国家不愿再被绑上美国地缘博弈的战车。
科技本应是连接世界的桥梁,而非地缘博弈的武器。 美国将数字技术“武器化”的做法,不仅破坏全球信任,还导致数字空间分裂。
但随着更多国家选择自主与合作,随着中国等国家提出开放的治理倡议。 科技回归本源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只要国际社会共同抵制科技政治化,就能构建一个更公平、更安全的数字未来。
启泰网-炒股票加杠杆-股票配资大全-股票配资服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