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在长达4个多小时的采集后,经上海红十字会认证,21岁的上海客运段列车员李成亮成为申城最年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除了腿脚因躺太久有些麻,没有其他不适,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李成亮告诉记者。如释重负,是因为捐献成功意味着一个生命获得了新生的希望。
李成亮来自江苏连云港,出生于2004年,是铁路上海客运段高铁六车队的列车员。
2024年8月,李成亮参加铁路入职培训时,聆听了红十字会老师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讲解。“当时我和朋友没多想就一起报名自愿捐献了。”李成亮回忆:“那天我们只是填写资料登记入库,觉得匹配上的概率非常低,也许根本没有机会捐献。”
据红十字会的专家介绍,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通常在万分之一至几十万分之一之间。但概率渺茫的奇迹真的发生了。
然而,仅一年多以后,2025年9月16日,上海红十字会拨通了李成亮的电话,告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患者初配成功。
“你现在还愿意捐献吗?”电话那头,上海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问李成亮。
“当然愿意。”尽管接到电话的李成亮有些懵,惊讶于自己居然真的匹配成功了,但面对这个要不要救人的问题,他没有任何犹豫。
上海红十字会为李成亮颁发的证书。
同许多捐献者一样,李成亮最初也面临家人的担忧。父母出于对儿子身体的关心,一度持反对态度。李成亮耐心科普,并借助从事医疗工作的亲戚进行专业解释,最终获得了家人的全力支持。
与此同时,上海客运段得知此事,也积极帮助李成亮调整工作,让他不要有负担、好好休息,以最好的状态完成这次生命接力。
10月23日中午,李成亮注射了一种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动员剂,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人体外周血中。“注射后会感到腰酸、头疼、乏力,等真正捐献完反而舒服了。”李成亮说。
10月27日上午9时左右,造血干细胞采集正式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1时多。“扎针的时候有些紧张,因为位置不是平时打针的位置,一针在大腿根部,另一针在手臂后面,是让人体的血液流出来,通过特制的过滤设备过滤造血干细胞,再回到人体内。”李成亮说,不过扎好针后,整个采集过程并无不适。
他总共捐献了约220毫升造血干细胞,别看量不多,实际上相当于将他全身的血液过滤了几遍。等采集结束,他不知不觉中出了不少汗。
据上海红十字会介绍,李成亮不仅是上海目前最年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而且也是从入库到匹配成功时间最短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后续,上海客运段将安排李成亮多休息一段时间,不着急重返工作岗位。
上海客运段其他职工也以李成亮为榜样。
作为“沪上最年轻捐献者”,李成亮希望自己可以破除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误解:“加入中华骨髓库,或许就是为一个家庭留下希望的种子。举手之劳的善意,足以在某个时刻,点亮一个生命的全部未来。”
启泰网-炒股票加杠杆-股票配资大全-股票配资服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