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其下一代短程拦截器的首次综合飞行测试。这款新型武器被设计用来替代服役已逾40年的FIM?92“毒刺”导弹,目标是为美军提供更强的反无人机和低空目标拦截能力,弥补现有便携式防空体系在现代战场面临的短板。
这一项目从2023年3月启动以来,雷神与洛克希德·马丁展开竞争。美军为新型拦截器制定了严格要求:在保持与现有发射器完全兼容的前提下,要具备更可靠的目标捕获能力、更高的打击效能和明显延长的射程。按照计划,2026财年将进行作战能力演示,2027财年做出是否量产的决定,2028年开始小批量试产。
雷神的方案核心是与诺斯罗普·格鲁曼合作开发的一款高能量密度固体火箭发动机。该发动机在不改变导弹外形尺寸的情况下,通过提升燃烧性能和能量输出,使导弹在加速阶段能超越3马赫,拦截距离接近9公里——大约是传统毒刺导弹射程的两倍左右。这种性能提升对于拦截速度更快、机动性更强的现代低空目标尤为重要。
展开剩余66%在技术验证方面,雷神已经完成包括导引头、火箭发动机、发射与指挥单元、弹头、制导与引信、安全系统等十个子系统的示范测试。项目团队大量采用虚拟现实等现代仿真技术来演示系统功能、进行士兵训练和人机工程评估,结合一线使用者反馈不断改进发射器的重量和操作便利性,最终目标是实现更轻便、集成度更高的一体式发射解决方案。
向后兼容性是项目设计的重要约束。新导弹必须能在现有肩扛式、三脚架式和车载发射器上发射,尤其要和基于史崔克A1底盘的M?SHORAD(Sgt. Stout)防空车匹配。考虑到美军计划到2031财年采购多达361辆此类防空车辆,这种兼容性有助于缩短部署时间、降低系统集成风险,并减少额外培训与后勤负担。
雷神强调采用模块化、开放的系统架构和可组合设计,配合自动化装配和减少接触点的制造工艺,以便加快量产速度并支持未来迭代升级。这样的设计思路既利于迅速扩大产能,也能在威胁形态变化时快速替换或升级关键模块,保持系统的技术优势。
推动该项目的战略背景很明显:冷战后美陆军长期削减短程防空投入,重心转向反叛乱作战,导致机动防空能力在过去二十年中相对薄弱。近年无人机、巡航弹与“游荡弹药”大量出现,改变了低空威胁的形态;同时,向乌克兰大量提供毒刺导弹消耗了既有库存,而重启的生产线产能和零部件状况也面临限制,这些现实都催促美军尽快构建新一代短程防空能力。
在资金层面,国防部在2025年为该项目分配了约3.737亿美元的研发预算,项目由导弹与航天项目执行办公室监督。时间表显示,一旦技术验证通过,项目将快速进入工程制造与发展阶段,以争取尽早把新能力送到作战部队手中。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系统成熟之前,毒刺导弹仍将继续服役。美军通过翻新和升级现有库存、以及与盟国协调生产来维持弹药供应。2024年中签署的一份北约合同价值约7.8亿美元,涉及大约940枚导弹,2025年中又宣布扩大欧洲产能的安排,以补充现代化进程中的需求缺口。
总体来看,下一代短程拦截器项目既是对美军短程防空能力的一次现代化升级,也是应对无人机群和低空精确打击威胁的关键举措。随着2025年底综合飞行试验的临近,该项目能否按期取得成功,将直接影响美军未来在复杂战场环境中防空与机动防护的能力水平。
发布于:天津市启泰网-炒股票加杠杆-股票配资大全-股票配资服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