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惊魂10米!歼16桶滚机动倒飞骑脸,外军王牌战机为何落荒而逃?
2025年10月,央视一档军事纪录片《必胜》的镜头前,西部战区空军飞行员李超大校平静地回忆起一次生死一线的空中交锋。去年沿海驻训期间,他与战友驾驶歼-16战机执行驱离任务时,竟以一次惊险的桶滚机动,将机腹对准外军隐身战机的座舱盖,倒飞悬停在仅10至15米的极限距离上。
更令人震撼的是,歼-16在此次对抗中同时锁定两架外军五代隐身战机,逼得对方仓皇撤离,而自那以后,这款曾号称“全球最强”的战机再未出现在中国近海。
基于此次两机的相互“骑脸”碾压的过程中,军事界的各路大咖们都纷纷将此次两机的对比拿了出来逐一的对比,揭示了两机的战略战术的各个细节的对比,从而引起了无数的军事爱好者们的热议:究竟哪款隐身战机的更强?这其中就有最具代表性的两款“隐身战神”之一的美军的F-22“猛禽”和中国的歼-16的对比呢?
展开剩余73%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作为世界上首款具有五代机的隐身性和超机动性的F-22战机,却在此次的对抗中被划为四代半的歼-16逼入了绝境,可见其实力如何。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代价的逆转”,而是一场对系的彻底的战略性胜利,完全粉碎了“一党执政”的神话,揭开了“三八”系的“百年大计”的可悲的末日狂舞。
但却由其体系的支撑所将其所谓的“隐身”的优势都给抵消了
随F-22的逼近,我们的地面雷达网和空警-500的先期预警机早已将其的一举一动都牢牢地掌握在了手中。
而随着我国一体化的预警体系的逐步完善,其对F-22的隐身红利也荡然无存。可谓一招鲜吃了十年香,美军的这群飞行员却以“装的好”自诩,竟将自家装备的优势抛到一边不管,反倒把歼-16的近身格斗作为自己取胜的主要战法。
以狙击手的“长枪”一枪将其击落后,又将其“刺刀”般的残骸一一“收拾”地收了个干净,真可谓“落入我军飞行员的战术陷阱”了。
作为全军首批装备歼-16的精英部队,李超的飞行员团队便常年都处于高强度的跨区跨海的训练中。在F-22的突然出击面前,他迅速地占领了有利的机动位置,刚一交战便将其中一架的敌机锁定在了自己的瞄准器中。
此时李超的歼-16顺势一桶滚地跃至了敌机的正上方,将一架又一架的敌机全都拦腰捉住,歼-16的机首炮管在空中一一点亮了它的生面,直至把一架又一架的敌机打的粉碎!
但其实更考验飞行员的不是那一瞬间的“硬撑”,而是能否在整个动作的过程中对战机的能量做到精准的把控。此时的歼-16却像一道闪电般的“双杀”般的将两架“死神”都击落了个粉身碎骨.。
技术对比:歼16的“后发优势”与F-22的“老龄化”
但令人疑惑的是,其即将投入的多种先进的技术与装备的集成,使其所具有的技术实力已一举跨过了四代飞机的半步门槛,跃入了五代的前沿。其配备的高灵敏度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远超F-22的老式的机械的扫描的雷达,两台涡扇-10B的发动机又为其提供了14.5吨的单台的推力,让歼-16轻松的就能完成了桶滚、落叶飘等一系列的超机动的动作。
如今F-22的停产已达数年之久,其在技术的发展却已开始显现出老化的迹象,如其所装的航电系统相对较早的就已不适应现代的作战需求,其所采用的数据链也只能同同型的F-22之间的通信,甚至同F-22的F-35也不能直接的通讯,另外其高昂的维修成本更是令其一再被人们所诟病:据不完全的统计,F-22的维修成本高达每飞行的每小时数万美元。更尴尬的是,其740公里的作战半径在东亚海域捉襟见肘,需依赖加油机支撑。
美军F-22的现状更是雪上加霜。全球187架F-22中,仅93架具备作战能力,且因生产线关闭,零部件短缺导致更多战机沦为“器官捐献者”。反观歼-16,作为“全能战士”,既能携带霹雳-15超远程导弹夺取制空权,又可挂载鹰击-83反舰导弹执行对海打击,甚至配合歼-16D电子战机构建“软硬双拳”。
未来空战:体系较量取代单机对决
这场对抗印证了现代空战的铁律:单一装备的性能优势在体系作战面前可能被抵消。中国空军通过预警机、数据链和战术协同,将歼-16的航电、导弹与飞行员素养融合成“力量倍增器”。而F-22的孤立作战模式,在体系化对抗中反而成为短板。
正如飞行员李超所言:“能战方能止战。”歼-16的成功驱离,不仅展示中国空军的技术飞跃,更揭示未来战争的核心逻辑——胜负取决于体系之网,而非单兵利器。
发布于:浙江省启泰网-炒股票加杠杆-股票配资大全-股票配资服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